一个多月的疫情从惊心动魄到现在被中国速度压制,除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以及不能好好放假还要上网课的学生之外,大多数人在这一个月时间经历了人生难得的“闲”,这几天春意渐浓阳光明媚,看完手机总还能抬头看看美丽的天空,看着白云在天空游走,我在想它是怎么来的,又要去哪里?于是又打开手机看了看气象学的基础知识,于是画了这张图

 

嗯嗯嗯嗯!好了,图很丑,字更丑,这没什么,不过是小学地理课都会教的内容,但对于我这个30多岁的人来说肯定不能这么简单理解就完了,毕竟咱看过“系统之美”和“人类简史”,看到任何现象总会想和其他事物有联系,也会想大自然才是完美的生态,而人类提到的商业生态还远远不够完美,但一定在趋于完美的路上,商业机会也正是这样出现的,说到这里我要打住,因为这也不是重点,说多了大家会觉得开始卖弄认知了,那什么是重点呢?重点是在这一个多月看到微博热搜以秒为单位变化,一个扫把可以立起来,地震成为段子大爆发,大学生在家只有15%的人在看书,有传播公司因为疫情的评论文章一个月粉丝上千万,太多的人生百态,五谷杂粮在这一个多月集中的爆发了,消耗着我们的时间以及我们的大脑存储,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你感觉最近是不是不想关注热点了?感觉什么也没做但有点累?正常,因为最累的不身体,而是你的大脑CPU。

说回我画那张小学地理课的图,既然万物有规律,想不通的事情就从自然界寻找规律,这也是为何我非常反对幼儿园就开始加入考试军备竞赛,而占用了孩子们贴近自然的时间,这样的孩子遇到试卷上没有的问题,除了上网搜找答案以外,怎么能要求他独立思考呢?因为没有参考对象啊,我很庆幸自己在儿时每天贴近大自然的那段经历,让我因为这样图胡思乱想了一些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事情,那就是你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导致这种方式的原因和影响,虽然这样的结论不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,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真实的意识到自己的处境,就一定能做出一些反应,这种反应有大有小,但即使蝴蝶的翅膀也会带来暴风。

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,你会看到每个地方多了一些小人儿,而这些小儿就是我们在信息世界里所在的主要位置,先不用着急找你自己,为了更好理解我们来做个关系比喻

 

 

冰山=固定=百年不变的基础理论

冰渣=破碎=被拆解的理论研究

冰河=流动=在各个领域的理论应用

海洋=庞大集中=图书馆(书籍)系统知识

云=庞大分散=碎片信息存储

江河湖泊=流动=媒体信息流

雨=局部=细分人群

 

如果明白我的比喻,你应该能猜出不同位置的小人儿是什么角色了吗?

冰山位置的人=科学家(1)

冰渣位置的人=技术人员,教授(2)

冰河周围的人=大学生,研究生,博士生(3)

海洋里的人=读书的人(4)

蒸发的人=读完书喜好分享的人(5)

云上的人=正在搜索自己想要资源元素的人(6)

湖里的人=接雨水整理推送信息的人或人工智能(7)

河流边上的人=刷手机的人(8)

河流蒸发的人=刷手机分享的人(8+)

冰河流入海口的人=写专业书的人(9)

普通河流入海口的人=写观点书籍的人(10)

这下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在哪里了,你在这个大自然的信息生态里处在哪个位置?哪些人在信息的上游源头?那些人看到的都是被传了7倒手的信息?那些人看到的很局限?这几年知识付费之下都在说学习,为什么学了半天感觉还是落后?

时间太晚了,我相信好的文章或一本书不应该有结论,结论在每个人的心理,我只给出三观点:1:真想学习要去找学校系统学习枯燥的理论 2:云上正在搜索的人大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:河流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会学到什么,等等,我还想到了几十个可能,你呢?